Excel制冷仿真运用:准确计算制冷系统冷媒充注量
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制冷系统的大部分制冷剂都在两器和液管中,其中两器中制冷剂的状态我们也要了解,以下就是两器中制冷剂状态的容积比计算方法:今天的课程我们来研究下冷凝器的换热情况,我们都知道:在冷凝器中, 根制冷剂状态的不同可分为过热段、冷凝段、过冷段三部分, 三部分的相对位置由冷凝器同周围环境间的换热条件决定;http://p9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989689dc05fd40cfb3e3b33206584c37
如上图所示:过热段是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冷凝,直到达到饱和蒸汽临界点;图上的排气到饱和蒸汽曲线交点的直线段。冷凝段:制冷剂从饱和蒸汽段冷凝到饱和液体的直线段;图上两根饱和线之间的位置。过冷段:制冷剂从饱和液体持续冷凝到过冷度位置。三段的焓值情况如下表格所示:http://p1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d7786f3e2e374138baf0a296f4536cfb
本系统中的冷凝温度为45℃,我们假定下空气侧的状态参数,进口温度25℃,出口温度30℃;关于换热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如下:http://p1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f48d481737634189a5547801d467ee34
我们将冷凝器微分成很多小块,微分的原则是每小块的焓增相等;根据计算公式有:冷媒侧换热量:Q1=m*Δh(换热量=质量流量*焓增)空气侧换热量:Q2=K*A*ΔTm(换热量=换热系数*换热面积*换热温差)根据能量守恒我们有:Q1=Q2;所以有:m*Δh= K*A*ΔTm进行如下变换A= m*Δh/ K*ΔTm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整个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应该是相等的(实际可能稍微有点偏差,不影响计算结果),由于制冷流量和焓增都是相等的;所以,细分的换热面积与ΔTm是成反比关系的;根据上述的阐述,我们有以下计算结果:
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ab1aecb4a6104ba689fd7febafc62d7a
根据上述的方法,我们同样来计算蒸发器的换热状态: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状态是蒸发段和过热段,如下图展示: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31b1010547074c58901c93d3ec62ef5b
两段的容积比计算数据如下: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c5d4c0e56d2d4751a90b896fe7f32808
很多学员在问了,这个体积比有什么用呢?后面我们将利用这个体积比来直接计算整个系统制冷剂的充注量
上节课,我们讲解了利用EXCEL来计算换热器中制冷剂状态的容积比,通过这个容积比,我们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冷凝器和蒸发器制冷剂的充注量,由于制冷系统中80%-90%的制冷剂都在两器,因此,我们可以计算出整个系统制冷剂的充注量,那么如何利用EXCEl来计算呢?请听我们细细讲来。制冷剂的质量有如下公式: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65a2ead6c5954363aad4fe4612227cf4
我们先来看下冷凝器,我们只需要知道冷凝器的容积,然后乘以平均密度,就可以得到冷凝器中制冷剂的质量了;方法如下:根据上节课的介绍,我们计算出了冷凝器中三种状态(过热、冷凝、过冷)的容积比了;我们假设每段的换热系数与换热温差是相等的;根据以下公式:A= m*Δh/ K*ΔTm则每个焓增都对用相同的换热面积,将焓差均分为10点,容积比也均分为10点,每点的容积比、焓值如表格所示:通过每点的压力和焓值,计算出对应的密度:http://p1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456c0a1e2e3249e9a97b6fc0eed0c4ed
上述表格为过热段的数据。其他两段数据结果如下:http://p1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b913a65ad8484b3d8cd306217e31ebb8
我们有了这些曲数据,可以绘制密度—容积比的曲线了。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dc15afe0248541aa813b9c0826949764
有了这个曲线,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曲线下的面积,就是冷凝器内的蒸发器质量了。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计算,过热段、冷凝段、过冷段,这样会准确一点;小伙伴可以自行尝试,我们下面直接利用趋势线的方法来计算整条曲线的面积(相对计算三条曲线面积来说误差偏大一点)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fe76b49b70b4437e806e906e6a2f5936
求取曲线的面积对数学一般的同学来说难度有点大,我们需要根据趋势线的函数,求出原函数,再根据原函数来求曲线面积,用Excel不好实现;这里建议数学一般的同学回归原始公式:
我们利用每段的平均密度乘以容积比就是制冷剂的量了。
如下计算表格:
经过计算,如下结果: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347ef7dcd0404a43be8f78a13f026133
M(冷凝器)=413.55V(冷凝器容积)同理,我们绘制下蒸发器的密度—容积比曲线,如下结果:
绘制密度—容积比曲线,得到如下:
http://p9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e47eecdbc15f40629e6815d879062e87
任然利用上面冷凝器的思路,经过计算,如下结果:http://p1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33c77f0694724b39bb7e79f7af9d3158
M(蒸发器)=54.72V(冷凝器容积)最终的结果:M(制冷剂充注)=1.15*(413.55V(冷凝器容积)+ 54.72V(蒸发器容积));其中:1.15为经验系数,各位同行可以利用相同的思路,分别求得压缩机、排气管、液管、吸气管的体积,然后乘以平均密度的思路来求解,我们这里不做详细的讲解。如果系统中有储液器的存在,这个系数需要增加。我们这里不讲解利用曲线面积求解的过程,这个对于一般的学员来说难度很大,需要利用微积分求原方程,我们利用EXCEL做仿真的原则就是人人都可以掌握,所以这里讲解了求平均密度的方法来求得结果,实践证明,偏差不会很大。我们以蒸发器的模型来做介绍:蒸发器的趋势曲线方程是:y = -138.27x3 + 311.14x2 - 260.59x + 115.37求得原函数是:F(x)=-34.5675X^4+103.71X^3-130.295X^2+115.37X我们按照原函数,求得每个点的累计面积,表格如下:http://p3.pstatp.com/large/pgc-image/843693c6f25c4a7d8dc68edbbd7b720f
计算下来,最终计算面积是:54.2175;对比下差值:A=54.72/54.2175-1=0.9268%;偏差值仅在1%以内;点数越多,偏差会越小。所以这里建议数学不好的同行,直接求平均值也是可行的。
不同的制冷剂或者不同的系统,计算的方法一样,结果是不一样的,这里提供的这种思路供同行参考,可以理论计算结合实际,再一次次修正,相信几次之后,你的制冷剂充注量可以计算的很精确啦。
以上课程还么听懂嘛?私信我吧~!
页:
[1]